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不同形态的可爱的奶牛。
2、大胆想象奶牛的快乐生活,添上相关的周围背景,使画面饱满、丰富。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奶牛场图片一幅、幼儿8K画纸、记号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奶牛长得什么样?它在哪里生活?
2、我们天天都喝牛奶,让我们一起感谢奶牛吧:“你吃青草,我喝奶,谢谢你花奶牛”。
二、观察图片,了解奶牛。
出示“奶牛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奶牛的形态特征,了解奶牛的生活习性,以及挤奶、工厂加工牛奶知识等。
三、怎么画奶牛。
1、奶牛真可爱,那怎么画呢?(教师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画奶牛,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画法。)
2、教师小结幼儿画奶牛的方法,编成儿歌:扁扁圆圆大鼻子,鼻子上面大拱门,拱门中间左右开,两个小门变脸颊画上圆圆大眼睛。头上两个弯弯角,牛角下边装耳朵,大大方形是身体,身体下边有四腿,后腿牛奶挤一挤,喝上几口好营养。不忘添上细尾巴,赶走烦人小虫子。
3、奶牛身体是什么颜色?奶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可以在它周围添画点什么?
四、奶牛的快乐生活
1、鼓励幼儿把奶牛画大,画出大小和形态不同的奶牛,大胆想象奶牛快乐生活的情景。
2、引导幼儿添画相关场景,使画面饱满、丰富。
五、我的可爱奶牛故事
1、相互欣赏作品,将自己的画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
2、将作品布置在画廊,幼儿命名主题:快乐的奶牛
活动反思:
1、充分发挥图片认知作用。通过图片可以让幼儿清楚了解奶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用途。我让幼儿对图片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讲述,先对奶牛的一切有个深刻的印象。
2、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图片的出示容易局限幼儿的绘画思维,我在幼儿绘画之前,图片认知之后,充分激发幼儿的大胆想象,给予多方面的画图内容启示,如亲亲奶牛一家、散步的奶牛、游戏中的奶牛等等。
3、充分肯定幼儿的创作表现。我不做示范,让幼儿根据对图片上奶牛特征的认知,和老师一起总结出画奶牛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放手让他们大胆作画。绘画中我只要发现一点点与大家不同的特好的画面或画法,就及时拿起作品启发大家学学或者也可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更棒的作品。在老师的不断肯定激励下,孩子们会更胆大去创作,较好的作品效果也就出来了。
小百科:奶牛是乳用品种的黄牛,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从1980年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开始引进此品种,此品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产奶量高、耐粗饲。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育种过程非常复杂。总之,它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2【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已经知道色彩的相关知识,并且对多种绘画材料的使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次活动采用新颖的作画工具,通过幼儿操作、认识来达到对色彩的调配,颜色在玻璃板上的来回混合,构成奇妙的图形,鼓励幼儿大胆观察、想象、添加一些辅助的东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了幼儿的灵活能力,培养了创作灵感,提高了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同时促进左右脑的平衡发展,以及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对色彩感知力,增强了幼儿自信心和审美情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玻璃摇画的兴趣,能依据自然图形大胆想像,添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培养提高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在作画中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活动准备】
玻璃板(和幼儿人数相同)、各种调配好的颜色、吸管(每个颜色里面一个)、黑色的水笔,抹布、范画若干,玻璃纸。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让幼儿欣赏教师的作品,启发幼儿观察,大胆展开想像。
2、进一步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观察画面的变化。
(二)共同创作:
1、教师示范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师和幼儿一起协调搭配颜色,共同创作。
(三)想象创作:
1、幼儿自由作画。
2、幼儿展开想象,依据自然图形进行添画。
3、教师个别指导,肯定幼儿富有个性的想像和创造。
4、幼儿进行小组交流。
(四)展览介绍:
1、陈列作品,相互观赏、讲解图画中的故事,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字。
2、说一说,作画时如何克服困难以及画中最精彩最成功的地方,以及成功时的感觉。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给周围的大人和同伴讲画,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3设计意图
“蜡烛”是一种易燃物品,通常我们是禁止孩子们玩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因为它的危险性,而忽略了它的有益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学习的目的,正是引导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会正确使用蜡烛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动,我选择蜡烛滴画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同时赋予这个题材游戏主题。让孩子们边玩边尝试,边游戏边创作,来体验玩色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在尝试中感知蜡烛油的排水性。
2、让幼儿尝试用蜡烛作画,并了解蜡烛滴画的一般步骤。
3、让幼儿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绒毛小熊一个,生日蛋糕模型一个,教师范画若干
2、自制彩色底纸和滴有蜡烛油的白纸人手一份,并分别放于两个筐中摆在桌下;黑色颜料及水粉笔、蜡笔若干,蜡烛每人一支,分别摆在桌上。
3、幼儿有过画蜡笔水粉画的经验,知道蜡笔的排水性。
教学过程
(一)以小熊过生日,引人课题。
陈老师今天能给大班的小朋友上课,觉得真高兴,你们高兴吗?
(出示小熊)有只小熊,今天也特别高兴 ……此处隐藏10269个字……们的发现给了我很大启发。迷彩墙就是模拟自然中的颜色,以各种不规则的绿、褐、黑、黄色块相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从而达到伪装。隐蔽的作用。想到此,我决定在迷彩墙下、大自然中组织一节有关迷彩墙的美术活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美”是体验,“术”是表现,两者必须和谐统一。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幼儿在富有迷彩特色的大自然情境中充分感知和体验,然后再引导幼儿用各种自然物装饰迷彩墙,通过绘画、捏泥、粘贴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目标
1.欣赏迷彩中绿、褐、黑、黄色等不规则的花纹和图案,了解迷彩中花纹错位、变形的作用。
2.利用收集的各种颜色的树叶,学习用点、面、重叠、错位、变形的方法装饰迷彩墙。
3.积极大胆地参与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颜色的树叶若干筐。
2.已掺水调和的泥巴4小桶。
3.纸板。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迷彩墙的特点和作用
1.让幼儿观察墙面上的迷彩是由绿、褐、黑、黄等颜色组成的不规则图案。
2.请部分幼儿讲述迷彩墙的构成。
3.教师出示解放军身穿迷彩服在丛林作战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感受“迷彩”的重要作用。(分析:该环节从提取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幼儿进入迷彩的世界,感受迷彩与背景色融为一体,从视觉上达到隐藏、伪装的效果。)
二、分组自由制作迷彩墙
1.利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故事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制作迷彩墙的兴趣。
师:羊村村长慢羊羊打来电话说,灰太狼要开着侦察机袭击羊村,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由于有了前一环节的铺垫,孩子们纷纷说:“帮羊村做上伪装。”“给羊村做迷彩墙,灰太狼就发现不了。”
2.展示提前收集好的各种颜色的树叶,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制作迷彩墙。
师:小朋友们收集了这么多的树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怎么才能做出灰太狼找不到的迷彩墙呢?
3.幼儿自由分组,利用树叶、泥巴在提供的纸板上制作迷彩墙。
活动开始前,教师提出两点要求:每组幼儿拿到纸板后要分工合作,任务分好后开始创作;创作中要注意尽量不要把泥巴弄到身上(教师会提供水和抹布)。
活动开始了,幼儿围坐在迷彩墙附近的大片草地上,按照意愿自由分组,每组领取一张废旧纸板,然后开始商量各自要完成的任务。一名幼儿拿一支黑色水笔在废旧纸板上画出迷彩不规则图案,其他幼儿就开始往图案上粘贴树叶。用泥巴代替浆糊,既能粘贴树叶又能体验玩泥巴的乐趣,孩子们非常喜欢。
三、利用迷彩墙玩躲避游戏
1.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情景。
教师扮演“村长”交代规则和玩法:羊妈妈不在家,小羊们在草地上玩耍。当灰太狼(配班老师戴着灰太狼的头饰)出现时,小羊们就在村长的带领下躲在做好的迷彩墙后面,用准备好的“石头”砸向灰太狼,把灰太狼打跑。
2.分享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分析:活动最后幼儿用自制的迷彩墙,躲避、迷惑灰太狼保护自己,既和开始部分相呼应,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
活动延伸
为进一步保持幼儿对各种迷彩的兴趣,班级开展了“迷彩创想”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制作各种迷彩面具、服装和道具等,并与角色游戏巧妙地结合,创设训练营的游戏情境,开展类似“真人CS”的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对于部队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迷彩并不陌生,但是真正对于迷彩的了解却并不多。教师利用孩子们的兴趣,鼓励幼儿观察周边的生态环境,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丛林迷彩”整个活动可以切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就是外观感知。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直接感知迷彩的颜色和形状组和,并且结合季节的特征,巧妙地将各种颜色的树叶融入到“迷彩墙”构图中去,提高其学习的参与性。
第二层面就是利用自然物制作“迷彩墙”。初冬的树叶不同于其他季节,可以说是五颜六色。粘树叶的泥土也是随处可见。这些平时被人丢弃的材料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完成了自己的原创作品,并且亲手创设出游戏的环境——羊村的围墙。
第三层面就是了解迷彩墙的功用。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如喜羊羊、灰太狼,设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情节,让幼儿通过视、听、触觉、运动等方式充分感知、体验迷彩的功用,激发幼儿对丛林迷彩的兴趣和想象,从而使“丛林迷彩”的探索学习变得鲜活而有趣。
整个活动的难度并不大,重在突出幼儿的自身体验,较好地将树叶、泥土与幼儿的艺术活动结合在一起,满足了幼儿的创作需要。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有趣,幼儿专注度高。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5活动目标:
1.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独立设计自行车。
2.尝试用手捏、盘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自行车。
3.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童自行车一辆。
2.多媒体课件:自行车。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展示自行车实物。
(1)教师:请你们仔细看看,自行车是什么样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幼儿思考、讨论、回答)
(2)教师:车头像T字,用来掌握方向;轮子是圆形的,便于行走;坐垫像三角形,方便骑乘;两边的脚踏板在受力后可使轮子滚动。
2、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集体讨论、交流。
(1)教师:说说这些自行车与你们刚才所看到的自行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并适时。
3、指导幼儿设计自行车。
(1)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扶手、轮子、坐垫和脚踏板等,可是它们的外形却多种多样。只要美观大方,骑乘轻松方便就能让大家喜欢。
(2)教师:今天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4、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反思。
师幼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并针对不足提出合理建议。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在美术区写生用的画板、纸和笔,让幼儿写生自行车。
☆环境创设开辟“自行车的发展史”专栏,让幼儿欣赏、了解更多的自行车。
☆家园共育
①与幼儿共同搜集有关自行车的资料,如实物、画册或图斤,帮助幼儿了解自行车的相关知识。
②亲子活动:家长教幼儿学骑自行车。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行车的结构造型。
评析
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课时,认识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画出图片。第二课时,根据设计图运用陶泥来制作自行车。幼儿在不断的欣赏与交流、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计划性、创造性的构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