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3 16:28:48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双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双手》教学设计1

目标任务:

整体感知(多角度描写);感悟精神

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

……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

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新课学习:

一、整体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 [师扳书:所见]

(二)、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1、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2、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3、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三)、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1、选一大手的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手,并标上尺寸。

2、其他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比比看。

二、品语人物精神

(一)、从“美、丑”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迎善的手的外形。

(二)、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的丑的外表,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

1、标划。

2、齐读体会。

(三)、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师引导谈谈感想)

(四)、填充句子,品悟精神:

文章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张凶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了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五)、师引导学生作结: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你能列举相似的例子说说吗?(师引导联系课文一例一结)

(六)、品读课文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师作巡视并作好指导,充足时间品注好后,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总结全文(结合课堂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内容到写法,从表象到精神)。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结束这堂课吧:

请同学们续写: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描写事物的方法。

3、.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1、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描写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猜手导入:

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出示三双手的具体描写,分别是奶奶、

妈妈和孩子的手,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建立通过抓特征感知事物的概念)

(1)一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

(2)手掌有点儿圆,软绵绵的,上面横竖交错着几条弯弯曲曲的手纹。指头有长有短,

有粗有细,手指伸直的时候稍微有点弯,像一把拉不开的弓。白嫩的手指肚儿中间凸了出

来,指头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着一片粉红色的指甲。

(3)这双手纤巧、灵活,那白净、细柔的手指更显眼,织起毛衣来,那手指活动得像穿梭

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二、示标:

三、预习检测

1、检查字音、字义

2、用抢答的形式检测课文内容。

四、整体感知,感知“天下第一奇手”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

1、这双手“奇”在哪里?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手的奇特的?

(方法提示:建议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人物感官、描写角度

和一些关键字词入手分析)

在学生自主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答案,再进行课堂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组织罗列一些重要的语句,让学生再次欣赏这双天下

奇手,加深印象。

五、了解天下第一奇人

问题:张迎善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是一个

的奇人。来挖掘主旨,感受人物身上的崇高品质,进而深挖主旨。

六、写法探究

文中为什么紧紧扣住手来写?让学生认识到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多角度、

多层次的刻画,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七、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这双手读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手可以创造世界,为人类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有

一双手,都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我们不仅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双手,

我们还要用好我们的大脑,这样才能有创造。

八、课后作业:

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 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五、板书设计:

一双手写法:抓特征:粗糙坚硬伤痕大……丑?

多角度:感官修辞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美!(不畏艰辛、无私奉献)

《一双手》教学设计3 ……此处隐藏14748个字……细节分析,品悟人物精神。

a、描写手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几节?分别写出了哪些特征?

b、造成张迎善手“奇丑”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谈体会。

c、你了解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还认为他的手丑吗?教师引导学生谈感想。

d、填充句子,品悟精神:文章通过描写张迎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提示]指名学生朗读第7、8、9节,要求其他同学分别用文中的话回答。

[讨论]32岁的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第一奇手”呢?请从文中找出四句话具体分析张迎善的手为什么变得粗、老、干、硬、颜色深、厚。

[点拨](1)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2)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3)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4)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6)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写张迎善的手,而不通过其他的来刻画人物。

[点拨]这一双“奇”手正是张迎善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

(7)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读出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总结反思

手是人体一大宝,拥有它,我们可以创造想像不出的财富。林业工人张迎善就用自己的一双奇手,创建着绿色宝库。透过这双又粗又老、又干又硬的大手,我们看到的是他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那一片片绿色森林。

同学们,当我们真的认识到了“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道理之后,我们就能体会普通劳动者的伟大与崇高,就会更加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拓展延伸

写作训练: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文题×××的眼睛

交流写作收获

六、当堂检测反馈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ngsōng()shùn()间得chěng()

老jiǎn()铁zhù()cuō()手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2)这双手皮肤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公。()

(3)(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4)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三)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再接再厉勇往直前谈笑风生走投无路

b、英雄气概欢度春节贪污浪废迫不及待

c、情不自尽变本加利前仆后继事倍功半

d、流连忘返闻名暇迩改邪归正唉声叹气

(四)文段精析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是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列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无赖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着,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1、本文对人物主要进行了()

a、外貌描写语言描写b。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心理描写d。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2、填空

(1)“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一个“裹”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突出手指____。

(3)“一只手都缠着线”中,“缠”字突出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突出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着,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森色”,这一对比突出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写“一双手”,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精雕细琢,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这句话突出了“一双手”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句中加点的“仿佛”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加点的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一双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