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现在您听到的是谭晶演唱的《树木招手鸟来和》,这首歌曲唱的是森林中树木葱郁,百鸟争鸣,空气清新!每每听到这首歌,我总想上一节课,让学生也知道环保的重要。我知道,这是我作为一个小学品德老师的职责。
《爱惜每一张纸》给了我一个契机,结合歌曲,展开课文,设计了“认识纸张,节约用纸”为目标的品德课:“爱惜每一张纸”。
今天,我将从我的课堂理念、教材处理、活动方案、活动调控、活动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我一直觉得小学品德课应该与时俱进,闪现着时代的光芒。我实践中的品德课,具有以下两个时代特点。
【说课堂理念】
信息化的品德课。无数实践证明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要远远大于课堂,学生对音像资料的注意持久远远大于书本。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
情景化的品德课。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大脑储存的信息也较有限,接受、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也不高。所以,只有给他们营造氛围,带入情景之中,才能直观地认识事物,明白道理。
活动化的品德课。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课堂知识和时代元素,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体验、明理的机会,从而达到导行的目的。
这样的课堂理念,像一缕一缕的春风翻开了我清香四溢的课文,接下去,我想解说的第二个篇章,就是教材处理。
【说教材处理】
《爱惜每一张纸》是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单元教学要求“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理解环保的重要性”。结合“爱惜每一张纸”的主题,我以“纸”为线索,从“纸的用途”、“纸的来历”、“纸的用量”和“纸与环保的关系”四个方面激情-明理,并由此确定四层教学目标和我的教法学法:
情感与态度方面: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意义,懂得节约用纸意义重大。
知识技能方面: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知道爱护资源,爱惜纸张,废物利用
行为与习惯方面:能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习使用调查的方法解决问题,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情景创设,活动体验
学生学法:课前通过填表,收集相关数据,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汇报、交流、体验、设计等活动,课后通过实践,让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在动态的体验中生成和发展。
四层目标的确立,合成了最美的愿望,指引我设法靠近,如何靠近呢?于是,我就要解说第三个篇章:活动方案。
【说活动方案】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学习能力较差,分辨能力也不强。要上好这节课,就得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设计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
教学策略:我采用了“小步子教学”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学,一层一层推进,一点一点地明理,从而完成大的任务、达到大的目标。
活动方案:于是,我把活动分解成五小步,它们分别是:
“猜谜语,知道纸的用途”;“听故事,了解纸的来历”;“算一算,估计纸的用量”;“议一议,懂得纸与环保的关系”;“做一做,尝试纸的废旧利用”其中,前四个小步子在课内完成,最后一个小步子让学生在我布置任务后,课外完成。
方案形成之后,怎样才能最有效的生成,这就要关注一下第四篇章活动的调控。
【说活动调控】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但目的性不强,注意力不够持久。
调控策略:所以我采用五次造势。借用了企业管理中的“水性管理”,水最善于“随势而动”,流入山涧即成溪,流入洼地即成湖。情感的培植恰如水的流淌,恰当的造势,促进情感的形成并内化。
第一次造势:听音乐——环保的旋律
这是一个小小的铺垫,为情感高潮蓄势。
第二次造势:猜谜语——用途的广泛
本次造势好像是一勺鸡精,引起学生对潜伏在意象背后的珍惜共鸣。
第三次造势:听故事——民族自豪感
了解纸的历史,产生名族自豪感,不由自主地激发学生珍惜的情感。
第四次造势:算一算——纸的用量大
让学生从数目的小算到大,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产生节约、环保的意识。
第五次造势:做一做——纸的利用
通过脑力风暴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把爱惜纸的情感渗透到日常行为中。
活动调控后,我们完成了教学目标,那如何去看待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呢?我接下去要说的第五篇与此有关,那就是“活动评价”
【说活动评价】
回顾本次活动,围绕纸的用途、来历、用量、环保推进,所以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个人活动中的 “自我评价”,集体活动中的 “小组互评”、 “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评价标准的明确性和评价角度的多样性,可以多角度肯定学生的能力和优点。
在这节课中,我和学生一起围绕与学习息息相关的纸展开活动的卷轴,让学生在讨论与纸有关的问题中明确了爱惜每一张纸的意义,懂得了纸与环保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爱惜每一张纸。作为一个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来说,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语言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饱含深情的回忆了童年时夏日的月夜,在月光沐浴下,母亲唱童谣、民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维教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法。
3、情感目标:领悟“月光启蒙”的真正含义,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深切怀念之情。
三、说教学法
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和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教学本文,我准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段,进行研读和品读,借助文章插图和民歌童谣,通过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得,以读促悟,以读代讲,从而让学生从内心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教学流程< ……此处隐藏6533个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
根据以上的学习目标本人确定了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为:
1、学习各种翻滚的方法;
2、翻滚接力;
重、难点。重点:翻滚时的低头、团身。难点:团身收腹、动作连贯。
口诀:两臂撑垫成蹲撑,两腿蹬地快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
二、说学情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奇。这样的天性应该予以保护,而不是抹杀,由于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对事物的注意而引起的感情状态,是出于对某些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所以说要想保持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设计出能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好奇的教学情景。本次课我主要通过提问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诱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通过自主练习、学生展示、老师指导纠正、翻滚接力跑等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法
1、自主练习:上课时前提问学生:我们大家如果走路时不小心拌到石头或在凹凸不平的路面等向前摔倒时怎么办?下楼梯时不小心踩空台阶向下摔怎么办?如同学间开玩笑向后推你,刚好后脚跟拌到东西向后倒时如何处理?学生们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老师根据这些回答汇总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翻滚。接着老师简要地介绍翻滚的种类,有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等。下面同学们根据原来学过的翻滚动作自由练习,自由组合,两人一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展示:小学生天生爱表现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是他最大的荣誉,所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3、教师讲解示范:教师标准、完整的示范动作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小学生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天生的好表现致使他们敢于模仿,乐于模仿,而且并不在乎模仿的对错、好坏,追求的是一个“乐”字。
四、说学法
1、体验: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自主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造:学生想象力丰富,在练习中通过各种不同的练习方法来加深翻滚动作的技能。如学前滚翻教学时,采用不同方法使学生明理前滚翻技术的内在,并能通过完成翻滚动作,创造出新动作。
3、展示:通过学生的个体展示,使同学们直观的获取多种的翻滚方法,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欲望,更为有利学生掌握翻滚动作。
4、应用:利用翻滚接力跑,加深翻滚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程序
1、热身部分。
按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课的开始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状态适应下面课的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
2、学习技能部分。
(1)设疑: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辩析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尝试练习:在学生思考或找到解决的方法之后,应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师生、同学之间互动学习,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体会和创新翻滚的动作。
(3)学生展示:由于学生表现欲强,在尝试练习过后,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舞台,充分展示创新的成果,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老师展示:在学生展示之后,教师适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心,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进行练习。
(5)翻滚接力:学生运用自己己掌握的动作进行比赛,通过学习和比赛使学生从中获取了掌握动作技能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恢复身心部分。学生经过上面的练习,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心肺功能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为了使学生的这种状态降下来,恢复到常态。本人安排了打太极拳这一内容,可很好的使学生身心得到恢复。
最后简要小结本次课的教学过程,感谢同学们与老师完成了一节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应用到今天所学到的技能。
场地器材:小垫子(0.5米×1米)20张;
大垫子(1米×2米)4张;
跳箱2个。
场地:一个篮球场。
说课稿 篇9一、教材内容分析
“曲线与方程”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内容,既对必修2中解析几何初步学习进行了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圆锥曲线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学过直线和圆的方程,体会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坐标法的好处。但没有从理论的角度探索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表现在求解一些轨迹问题或曲线方程的时候常常出现范围错误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难点:运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给出一些熟悉的曲线的部分图象后能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能够根据所给的方程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定义的总结与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五、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问题引领等方法。
六、媒体资源选用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制作课件,利用天宫一号的视频来让学生初步体会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七、教学流程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首先利用天宫一号的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初步体会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我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什幺叫曲线的方程,什幺叫方程的曲线,在学生自我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标准的定义将其感性认识理性化。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我又从集合、充要条件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也为后面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为了检测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应用,在习题配备上,我采用了二、二、三的结构。
首先给出两组练习,并设置问题。接着设置两道例题,让学生掌握利用定义判断及证明方程为曲线的方程。通过师生互动完成例题的证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严谨和简洁。
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老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在课堂联系阶段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业,做到现做现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