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振奋,让尴尬的母语教学走出了固有的蘩篱,走进了一片新天地,也让我们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让尘封的头脑引来了甘泉活水,经受了思想的洗礼。另一方面也让许多一线教师感到迷茫与困惑,禁不住要问“路在何方”,回答当然是“路在脚下”。改革未必带来进步,但进步必然需要改革。
语文教学曾被“千夫所指”,曾让“举国关注”。那么语文教学的出路既要体现改革的普遍意义,又要显现出自身的特色。这便是回归主体————还权于学生,让位于学生;凸显本体————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炮手》一课对以上观点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炮手》一课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当时,德国军队已侵入巴黎郊外,当将军发令向德军的驻地————一座红瓦白墙的农舍发炮时,炮手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而这座房子却是他家仅有的财产。
全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贯穿全文,所以主人公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形象地被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的确立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缘于对文章思想主旨的解析,缘于对文章中体现的主要写作特点的把握。
一方面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体现了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作为一篇充溢着人文气息的文章,留给读者印象最深地就莫过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满带着人性精彩的话语:“那是我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这是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真挚的爱,这份爱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文章讲究语言的艺术美。将人的情感的细微变化准确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又用对比的方法写出当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时,“炮手的前额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些细腻的刻画使一个普通爱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立体化、人性化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综合以上两点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感情朗读中,体会炮手在神态、言语变化中流露出的爱国之情;
2、结合课外辅助材料,深入体悟神态变化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位于由炮手神态变化的表层现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实质。原因在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以人文性统驾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出路所在。一篇文章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语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里行间洋溢的无形之美————情感体验。人文性是人类灵魂指向的体现,抓住了这一点,即可引发读者的情感共振。与此同时将对形式美的体悟隐喻其中,则证明了这一点:形式为内容服务。
三、教学流程的设计分析
基本理念:
1、创设情境,建立“战地记者”的角色需要展开教学,运用阅读期待,引发学生以研读专题为基点,进行辐射式的自主探究。
2、回归于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读文中发现问题,在读文中解决问题,同时凸显语文教学的本体,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具体设计:
(一)、营造情境,定位身份
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从情境中找自己的身份,更便于学生以亲历者的角度去介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记者这一角色也有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意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回顾大意,体察背景
学好教材内容,必须引用相关的背景资料作支撑,让学生可以在宏观把握事情背景的前提下,与文章展开对话,且背景资料引入借助于角色需要而显得自然。
(三)、全景感知,筛选质疑
在全景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充分提问,但对于所有问题,不必都面面俱到,适当筛选,既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作用,又提升了问题的精炼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单式板块研读,体悟爱国之情
让学生围绕研读专题,扫描全文内容,借于平时的训练,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里作了一个弹性化设计,更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还权于学生落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写法延伸部分借于学生手中的作文书,使得内外沟通,课内外学习相得益彰。
(五)、模拟采访,换位感受
(六)、撰写日记,延伸迁移
“受之于心,自然要发之于外”以上的两个步骤给学生一个释情抒感的空间,让学生围绕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完整了记者这一角色的职责。
(七)、作业布置
第一题的确立主要由于本文中出现了字形上易错的生字;第二题则缘于文章中出现了“?望”“回头看”等词,表示“看”的词语很多,这里借助于练习,丰富学生对于看的了解;第三题则是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
《影子桥》是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2单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家乡的桥。第一段交代影子桥的位置和历史。第二、三段写站在桥上俯视,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也可以说是“影子桥”的得名。第四、五段在桥下看影子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写“我爱影子桥”。清清的水中这个单元中,《瀑布》一诗和《影子桥》一文都非常优美;特别是《影子桥》一文对桥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语言又充满童趣,这样更加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了解故事的欲。要达到这一目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读,在读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识字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独立识字能力。而且思想教育内涵也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是一所乡村学校,学生对教材中所描述的小桥、流水、游鱼等有颇深的感触,对于学生来说,本课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还有本班学生已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识字量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教大的进步。在识字量增加的基础上,朗读、品读课文又加快了速度。因此,要让学生感悟出美,读出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关键,从而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教材编排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喜欢影子桥的原因,在朗读中理解我对影子桥的喜爱。
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感情。确定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此处隐藏5774个字……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本课的几个词语)请这几行的小朋友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在认读时,如果有的词语读错,可以让其它的同学帮忙怎么来更好地记住这些词语。)
2、看来,本课的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武夷山》(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奇山秀水、风景绝胜的武夷仙境!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说说你对武夷山有哪些了解?(生自由交流。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我知道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有的学生会说我知道武夷山有三十六峰;有的会说我知道了武夷山的水很清、很静……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
3、是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赞叹武夷山的美景,“山上看水、水中观山”说的便是武夷山。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武夷山奇峰峭拔、碧水丹山之绝胜美景!
同学们,你们想去武夷山大饱眼福吗?想现在就去领略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吗?想马上就出发去一睹那碧水丹山的人间仙境吗?
4、好,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翻到30页。走进课文,你就来到了武夷山;走进课文,你就亲临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走进课文,你就会陶醉在这人间仙境!带上你陶醉的心情,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哪儿的景色最吸引你,就把那段风景多读几遍!
5、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深入感悟
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哪处风景最吸引你?(可能学生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说,可以根据他们所说来调整教学的顺序。
1、 感悟第2自然段:
(1)可能有同学会说最吸引我的是“大王峰”,那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一部分。
①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大王峰,你会怎么说?(学生可能回答:险,教师板书:险)
②你从哪句话读出了“大王峰”的险?(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③(课件出示大王峰图片)看,这就是海拔530米的大王峰,仔细观察,它和我们见到的一般的山峰有什么不同?
是呀,大王峰上宽下窄,到处是悬崖峭壁,若是没有一条狭长的人工开出的石阶盘旋而上,人们就无法到达大王峰的山顶。
④你说大王峰险不险?登上大王峰难不难?想不想登上大王峰去一览众山小呢?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最险”“一直”等词来读出大王峰的险)
(2)学习“三十六峰”部分
①现在我们就站在大王峰巅,俯瞰四周,三十六峰尽收眼底,文中有一个词语概括了三十六峰的特点,你能找到吗?(生回答:造型奇特、山势险峻。师板书:奇。)
②三十六峰造型奇特体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十六峰造型奇特的句子。(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③其实武夷山的奇秀山峰又何止这些,请大家来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其它山峰)三十六峰峰峰变幻,峰峦林立,瑰丽多姿,置身于这云雾缭绕的山峦之中,真是令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你们觉得这“造型奇特”的山峰还像什么?学生自由说。
④同学们来看这一段话(出示第2自然段),先概括写了山峰的特点,然后用比喻的方法具体写,最后举一个例子来写。下面咱们也来仿写一下吧。
(出示句式):
1、山峰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最 的是___,______。
2、天上的白云,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最____的是____,______。
让学生练习,鼓励学生充分说一说。
⑤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险峻的大王峰顶,造型奇特的三十六峰尽收眼底,俯瞰四周,峰峦迭嶂,到处绿树掩映,云朵漂浮在你的脚下,山风轻拂在你的耳畔,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会说真美啊!)那就让我们来读出武夷山的美吧!(引导学生朗读第2段,体会山的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2、感悟第3自然段:
①武夷山除了山美,吸引了你,它的什么也吸引了你?学生回答:水。(教师板书:水)
②武夷山的水有一个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九曲溪。你知道九曲溪名字的来历吗?指名回答。
③(课件出示九曲溪溪水图片)你们来看这溪水怎么样?(学生会说“溪水真清、真静呀!教师板书清、静)
教师接着提问,让学生填空。水清得怎么样?水清得______。
水很静,静得_______。我们写话时,也要先概括,再具体说明,把句子写具体。
请大家再来看屏幕,齐读写溪水的句子,想象溪水的清、静。
④读着课文,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溪水宛如明镜,两岸青山、绿竹倒映水中,山花、溪水相映成辉,那真是“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让我们带上欣赏、赞美的感情,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九曲溪的美丽、迷人。(指名指导朗读)
3、感悟第4自然段;
①看到如此美丽的山水,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就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想马上到武夷山去游玩。)
是啊,我们多想马上就置身在这山水之中,多想马上就来到这人间仙境!就让我们一同坐在古朴的竹筏之上来漂行吧。请大家来齐读第4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②(出示句式)请大家来看大屏幕,你能来试着填一填吗?
在九曲溪上绕着山峰( )地、( )地、( )地漂行。溪水( )拍着竹筏,青山( )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
我们所填的这些词叫叠词。这些叠词写出了人们在水面上轻轻地、静静地漂行的情景,更能衬托出人们入诗入画的感觉,写出了人们陶醉、欣喜的心情,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欣喜、带着这种入诗入画的心情,再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③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不禁发出一声赞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升华情感
1、此时此刻,很多同学都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恨不得马山就能目睹武夷山的绝胜美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陶醉、用心去品味美丽的武夷山!(播放武夷山风光片)
2、此时此刻,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武夷山,你最想把心中的哪个词献给它?(学生自由说,可能有学生会说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秀丽、景色迷人,教师板书)
3、是啊,武夷山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连古代的文人雅士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呢!(出示课件)
同学们,就让我们也一起来放声地赞美这——美丽的武夷山!一起来用心的品味这——美丽的武夷山!一起来动情地感叹这人间仙境——武夷山!四、感情朗读
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读书的方式,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和别人一起读。只要学生做到感情朗读即可。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武夷山,欣赏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亲自到武夷山去游玩感受。在下课的时候老师留给大家一个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