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合集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一. 说教材
A.教材简析
《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学习的是唐代诗歌,共七首诗。《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喝”。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B.教学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中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单元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2. 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C.教学重点难点
高一学生,对中国沧桑历史的实际体验有所欠缺,不容易理解封建社会推残人才的黑暗现实,因此,我把体会主旨句的内涵、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成功之处是通过听者的感受来描写音乐,而音乐很难描摩,因此我把鉴赏音乐作为教学的难点。
D.课时安排: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我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学生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已具备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更为强烈,这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因素。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水平特点,我觉得学生对文意的疏通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布置他们课前预习,进而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如:左迁、明年、因为、凡、言等。课堂中,为了指导学生领会主旨句的内涵和感受音乐与语文、情感融为一体的特点,结合课件,我将采用激趣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问导法和讨论点拔法。
四.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我引导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五.说教学习过程
(一) 营造氛围,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我课前先给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引出话题: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时也偶遇一位知音,并深深地被知音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概叹。著名的《琵琶行(并序)》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诗文。
(二)介绍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课前我要求学生查找关于作者的资料,拿到课堂中进行交流,而后我补充强调:“行”的诗体、作者的作品(前期:《秦中吟》《新乐府》讽喻诗;后期:《长恨歌》《琵琶行》感伤诗)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
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动画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逼真画面的感染,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这就为学生鉴赏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解读身世遭遇,突破教学重点
1. 诱导点拨,领悟主旨
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两个人物形象,文中用哪句话将这两个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学生很容易找出诗文中的主旨句。继而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诗人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哀叹?到底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以这个问题来让学生体会主旨句的内涵。为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我设计了一个对联题,引用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要求学生根据琵琶女与诗人的共同点填写下联。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展示答案。点拨时我抓住诗人、琵琶女前后生活变化来引导:(1)都由京都漂泊沦落到浔阳,下联:异地相逢泪涟涟;(2)都有由荣至衰的凄凉落寞之感,下联:共怀世间愁郁情;(3)在这人生际遇中,他们一个赋诗,一个吟曲,都是由感而发。下联:吟曲赋诗总关情;(4)音乐把他们的曲与文联系起来,下联是:共奏人间悲凉曲。
在点拨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解烘托、对比的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力。
体会了主旨句的内涵,琵琶女被玩弄、被侮辱的歌妓形象已跃然纸上,于是我让学生总结其形象。
2. 体会作者的人性美,认识黑暗的会现实
我设计两个问题:身为仕徒阶级的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下层社会妇女的命运联系起来,体现诗人怎样的品格?(敢于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同情下层人民的进步思想)具有高尚情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官场上难觅知音、受排挤,从而暴露出什么问题?(统治阶级不容贤良、排斥异己、压抑人才)从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人性美和对黑暗社会的认识。进而要求学生谈谈生活在新社会中的感触,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五)品味音乐,突破教学情意
1.品读诗中意
首先让学生找出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第二段)来齐声朗读。接着请学生找出该段中自己最能读出诗人感情的句子进行示范朗读。同学们就在你读我评的互相交流中完成诵 读指导任务,而且也进一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欣赏两个经典画面:“荻花瑟瑟”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如琵琶半遮面”,渲染氛围。再播放富有“婉转流畅——沉咽稳重——间歇顿挫——激越高昂“的旋律变化特点的几段琵琶曲,请一位同学伴着琵琶曲朗诵该段。其他同学闭目倾听,进一步感受音乐、诗文、感情融为一体的特点。
2. 解读乐中情
在上面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根据听后感受,分组讨论以下问题:音乐的描写中体现了怎样的旋律变化?请你用熟悉的乐曲或某个场面的描写来再现;在这个变化的旋律中又饱含琵琶女、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能充分调动 ……此处隐藏14921个字……、有人认为,经济条件是穿名牌的前提,因此刘洋穿名牌是无可非议的,你是如何看待此观点的?
3、你认为中学生穿名牌有可能出于哪些原因?
4、你喜欢穿名牌衣服吗?为什么?
5、在追求穿名牌衣服上青少年学生与其父母亲有可能存在哪些分歧?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就全部问题讨论,也可就其中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讨论。每一小组应做好分工,推选一名学生作小组代言人,就自己小组的观点作总结发言。其他小组在第一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作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完成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的体现)
1、你觉得王明该不该追逐潮流穿名牌?
2、有人认为,经济条件是穿名牌的前提,因此刘洋穿名牌是无可非议的,你是如何看待此观点的?
3、你认为中学生穿名牌有可能出于哪些原因?
4、你喜欢穿名牌衣服吗?为什么?
5、在追求穿名牌衣服上青少年学生与其父母亲有可能存在哪些分歧?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就全部问题讨论,也可就其中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讨论。每一小组应做好分工,推选一名学生作小组代言人,就自己小组的观点作总结发言。其他小组在第一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作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完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体现)
说课稿 篇10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以选修教材《小学动漫》第三单元第二节“风景画”教学内容为依据,教学内容为FLASH的“遮罩效果动画制作”。
FLASH是目前国际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动画设计和制作的软件,而Flash动画的根本说到底就是“遮罩+补间动画+逐帧动画”与元件的混合物,通过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从而可以创建千变万化的效果。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补间动画与元件的使用方法,本课开始学习遮罩的使用。遮罩是Flash动画创作中所不可缺少的,是Flash动画设计三大基本功能中重要的出彩点。使用遮罩配合补间动画,我们可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动画效果,本课涉及的实例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动画,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来创作实用性更强的动画效果。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前面已学习过Flash最基本动画原理,能制作出简单的逐帧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并对帧、图层已有了初步了解,但还未形成能很好理解,还需进行回顾与加深。本课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掌握的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原理及简单应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完成动画作品的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遮罩动画的工作原理,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2)掌握图片过渡影片的制作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动画制作技巧,创作动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遮罩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于遮罩原理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实践,去完成过渡效果的动画,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运用Flash动画软件创造作品的乐趣;
(2)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遮罩的含义和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遮罩与被遮罩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采取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及演示与讲解、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演示与讲解:对于知识性强的内容适当的讲解结合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提高教学效率。
实例分析: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2、学法:
学法采用分层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内容的学习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围绕知识点展开,通过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相统一的,目的只有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为教师演示和讲解提供一个高效的工具,电子学习档案袋为学生讨论和发表见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作品,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可曾观看过,用自己的照片做的电子相册吗?那种情景可曾让你感到激动和难以忘怀。为了重现这些美丽的画面,这节课我们将利用FLASH软件来演绎一幕电子版的“相册”的情景。
学生活动:
注:(遮罩动画,俗称“蒙板”动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动画制作方式。遮罩就好比在一个板子上打了各种形状的孔,透过这些孔,可以看见下面的东西、遮罩可以是填充的形状、文字、元件的实例,还可以将多个图层组织在一个遮罩层之下来创建复杂的效果。)
(二)、实例展示
水波、万花筒、百页窗、放大镜、望远镜、聚光灯??等等。(展示丰富的遮罩实例激发学生对新的FLASH特效的兴趣。)
(三)、分解操作、设置学习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以烟花盛放为例详细介绍)
现在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制作“电子相册”动画的基本元件,请同学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考虑到动画制作的难度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动画拆分成三个操作步骤,学生分步上机练习。
逐步示范动画制作步骤,指导学生制作动画效果;分析操作步骤,揭示遮罩动画制作原理
第一步,讲解操作难点:在图层中插入“空白关键帧”,调用元件,新建图层 第二步,打开动画文件,从元件库中把做好的百叶窗效果拖入到场景中。
第三步,创建被遮罩层和遮罩图层动画,设置遮罩效果;
讲解操作难点:强调百叶窗效果元件应与背景的大小一样,设置被遮罩层的变形动画效果。
展示源文件时间轴面板,帮助学生共同分析动画的构成
提问:
1、有几个图层?
二个,一层放的是背景,一层放的是百叶窗
2、哪一个图层中的内容在变化?(百叶窗)
3、“百叶窗”图层中是什么动画类型?(补间形状动画)
观察图层的图标,看看与前面制作动画中的图层图标是否相同
引出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概念
遮罩层
被遮罩层
②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形状,被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内容。
相信通过这节课大家掌握了遮罩动画的制作技巧,希望大家今后留心日常生活的情景,勤于思考,制作出更多美丽的动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