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读书的,过去的近三年吧,读了差不多也有20本了,但主要局限在官场小说和商战小说,上个月把一部经典的商战小说《输赢》又看了一遍,之前看的时候,主要是被里面跌宕起伏的剧情所吸引,对于角色的代入感其实不强,这次再读的时候,我尝试着把自己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去感受。里面的销售秘籍“摧龙八式”还确实比较实用,以后慢慢摸索吧,指不定什么时候能用到。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也是刚刚读完,就简单说说里面对我触动比较大的两点吧。第一个是“积极主动”、第二个是“要事第一”,这两个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坚持并且十分看重的习惯。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的环境进行回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主动积极的思想习惯可以使自己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并且能增加更强的自信心。当我们遇到外界环境变化的时候,采取主动的态度并且承担更多的责任,可以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并且降低自己的压力以及负面情绪,进而可以影响身边的其他人,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活圈。
我喜欢“要事第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从小养成的习惯,这不是天生就有的习惯,说起来还是得感谢初中时的班主任。他是一名刚毕业的男老师,第一次带班,并且我们班的入学成绩还是全年级最好的,最开始家长也不是很信任这位老师,就是他告诉我们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我们听不懂这种哲学思维,后来他就直白的告诉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这句话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要事第一”这个习惯。从那时起,我就相对来说比较好的保持了这个习惯,最明显的证明就是考试前突击,可能玩了半个学期,但考试之前,我就绝对会不管其他玩的东西,认真复习,最后也还是能取得个中上的成绩。
工作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有的时候可能几件事交杂在一起,最开始觉得事情很多、很乱,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想一想,评估一下几件事的缓急程度、完成难度、工作量等,做事之前先梳理一下,哪些是最重要、最能快速拿出结果的,或者哪些已经是火烧眉毛的事情。这种思维其实在项目管理上也经常可以得到体现,合理的规划、里程碑节点、风险控制,我认为都是“要事第一”这种思维和习惯发挥的地方。
先写到这里,如果有机会可以跟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一下,有句话说得好,不能只低头拉车,也得偶尔抬头看看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000字左右2
最近一直在读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觉得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很值得大家去阅读的书籍,现在将一些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希望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略有帮助。
统观全篇,虽然是在谈习惯,但是所有的习惯都是建立在人的观念、思维的改变的基础上,所以实际上在谈的是思维观念。通过改变思维达到改变行为,从而提升个人乃至改善公司内部管制机制,培养公司内部共同语言和价值观。
书中有一幅画很有意思,不同的人看到的结果不一样,有的'人看到的是少女,而有的人看到的是老妇,其实双方都是对的,但是大多人都坚持认为自己看到的才是真理,别人都是不可理喻的。所以习惯的改变是很难的,改变习惯的过程肯定是很难受的,毕竟习以为常的东西才是每个人舒适圈,但是只有跳出舒适圈,暂时牺牲眼前的舒适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习惯一:积极主动,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以终为始,这个习惯适用于我们各个不同的工作、生活层面,我们做任何计划前,要先拟好愿景和目标,目标对了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全心的奔着这个目标前行。
习惯三:要事第一,这是一种掌握重点式的管理方法,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排除次要事务上的牵绊,对次要事务勇敢说“No”。
习惯四: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凡事寻求互惠的思考逻辑,把生活和工作看做是一个合作的舞台。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方法。
习惯五:知彼解己,用同理心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用心聆听对方,对方会觉得受到了尊重和认可,进而卸下心防。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两者均衡,可大幅提高沟通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合作的原则,统合综效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于个人之见的办法。结合自身的学识经验能力,基于公平公正的立场找到最有利有效的解决方案才是最佳答案。
习惯七:不断更新,不断更新自己,提升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于组织而言,通过不断更新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在平时运用好的习惯,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好的习惯会深深融入一言一行中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学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善于想、善于问,明确确认好自身目标,为目标而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变为独立,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促进团队沟通和合作,从而实现个人和团队成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第一次粗略地浏览了一下时,感觉枯燥乏味,读的次数多了,就会慢慢发现里面的精气真髓。从而潜移默化地加深我的感知感悟,扩大了我的视距,使我的认知提高了一个层次。本书通过有趣味性的实例,讲述了良好习惯对于个体及企业团体成败的影响。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扬个人的命运控制受自己控制。书中介绍的七个习惯,让人深思、令人回味。
第一积极主动这个词的涵义不仅仅是主动采取行动,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主动是我们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人生态度,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自己总有选择的权利。所以,要对自己时刻有一份责任感,因为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而自己并不是环境或他人的附庸。因此,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主动的人所取得。每一种逆境都含有等量或更大利益的收获。同时,那些似乎看是逆境的环境,其实是隐藏着诸多的良机。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不少令自己没有重视的陋习,这些不良习惯势必会影响思维的连贯性,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在工作中不要由于没有成功就不停地找借口责备他人,埋怨他人。总认为是事情找上自己,使自己无法主导或推动事情的进展。其实我们要以乐观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一切,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分析问题所在,处理好,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习惯是生活的累积,是能够刻意造成的,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并 ……此处隐藏17941个字……的生活更有计划和规划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5史蒂芬柯维博士,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来自于史蒂芬柯维博士创作,这是一本影响全世界的经典著作,值得反复学习,以下是我个人提炼书中的简要读书笔记,希望对热爱阅读的你有所帮助。
一、重新探索自我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就得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
思维定式是一种对万物看待的“主观事实”,是一种影响人强大而可怕的存在,而思维转换就是改变思维定式的存在,是一种以自然原则为主的“客观现实”,对于我们来说,价值观就是一种可感触而存在的思维定式,如思维定式符合原则,我们就能高效的生活。
不要为个人魅力所迷惑,要深入人的内心,由内而外造就自己,这是一切改变的基础。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求知的第一步,人生包含太多成长与改变,往往只能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而不断精进。短暂的技巧只能缓一时之痛,并不能铲除病根,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它能正确的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要阐述的内容,是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与人际效能的共同提升。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人的成长经历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要实现真正的效能,就必须让产出与产能最大限度得到平衡。
二、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主动”是指: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环境,人类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积极主动的人注重内在的认知,会根据外在的客观情况选择有意识的待人接物,不会受制于外界太大的影响,始终掌握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
人是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能在外界的刺激与自我回应之间找到选择的自由。“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简单的一句话说明选择对于自我是何其的重要。
逆境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审视生命的意义,所以逆境能促使人得到快速的成长。爱是一个动词,而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感觉,要以实际行动来表达爱。
人的精力与时间会放在两个圈中,一个为关注圈,另一个为影响圈,我们要做的是把时间与精力持续根植于影响圈,扩大影响圈。要专注于可控制的事物上,对于不可控的事情则以真诚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失败是成功之母”,对待错误,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以此来反败为胜。
满意源自于自己内心,不要总是追求通过外在的改变而追求幸福,这样往往是徒劳无功的。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明确个人方向与目标的重要性,以目标为起始,就不会南辕北辙,能朝着固定的目标不断精进、努力。
任何事物都经历两次创造,首先是头脑中构造,然后是付诸于实践,作为个体的人要充分觉察到主动性在于自己,而非外在的约束性限制与被动,要明白第一次创造是由自身所作出来的。
领导与管理就像思想与行为,领导作用是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则为正确的做事。
我们要以原则与道德为中心,明白人生所感,从内心出发,知道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东西,懂得保持冷静与客观,不受情绪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内心专注于此,不受羁绊。
学会运用心灵演练,以价值观为中心,发挥想象力,对未知的事情进行合理的设想。
要撰写好人生使命宣言,明白个体在社会中所担负的各种不同的角色,有针对性的确定不同角色的长期目标,组织的使命宣言重在共同参与制定,这样认同感高,付诸于实施效果好。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歌德。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
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按照日常需处理的事物可简要分为四类,即一类是重要且紧急、二类是重要不紧急、三类是紧急不重要、四类是不重要且不紧急,而我们要做的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在第二类事务上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
如果要专注于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要有说“不”的勇气,且是不卑不亢、有礼貌的说“不”。
管理者要做责任型授权,而不是指令型授权(会导致亲力亲为)。责任型授权即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给与对方一些基础资源、陷阱指导,而不是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与奖惩即可。
三、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并不是简单地一加一大于二,它是在彼此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兼顾对方的利益,以求达到彼此都满意的结果。我们生存的世界很大,人人都有立足的空间,要知道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世界并非零和博弈。
双赢来自于诚信、成熟与知足的人格,是高度自信的结果。有时无法实现双赢,可以选择放弃,这是一种理智且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
习惯五:知己解彼——移情沟通的原则
人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于心理,即我们常说的被人理解、肯定、认可与欣赏。
移情倾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把自己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了解对方谈话的目的,并掌握清晰准确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的情感客观的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移情倾听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你要去影响别人,就得先真正被别人所影响,这样才能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的理解对方。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就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其精髓就是要尊重差异。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依次为互相提防(有输有赢)到互相尊重(妥协),再到统合综效(双赢)。
日常生活中遇到分歧时,不要着急着进行妥协或者对抗,要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问题,找出彼此都满意的第三选择,以求解决当下的分歧与问题。
(七个习惯的关联图)
四、自我提升与完善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自我提升与完善的四个方面,即身体、精神、智力、社会与情感。在身体方面,我们可以做到满足自己健康的饮食、充足的休息以及定期的锻炼。在精神方面,我们要懂得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学会一个人静心思考与独处。在智力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书籍、自由写作、参加相关课程培训等身体力行的方式提高自己智力层面的能力。
在社会与情感方面,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间,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移情倾听、彼此产生分歧时,第三道路的选择以及尊重批次差异进行交往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实践,达到一种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目的。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平衡好这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共同推进,来成就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未来。
文档为doc格式